來自出版社的花束 出版社的文化精神與使命
作者|張慧嫈 ( 香港德慧文化創辦人 , 德慧心靈輔導室負責人 )

▎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
-
在資訊快速流通 、 書籍被視為 「 非必需品 」 的年代 , 仍有人以出版回應召命 。 張慧嫈以德慧文化十九年的旅程 , 回應 「 為什麼還在做 ? 」 的提問 。 她看見出版不只是產製書籍 , 而是一段靈性旅程 : 文字承載了信仰 、 處境與土地的對話 , 也成為 「 成全他者 」 的文化使命 。 這篇書寫 , 正如獻給讀者的花束 , 提醒我們文字的價值不在完成 , 而在於代代傳遞的盼望與初心 。
重點看這裡
● 出版是一段靈性旅程 , 文字承載著信仰與處境的對話 , 也塑造群體的思想與生命 。
● 德慧文化秉持 「 不做翻譯書 、 不搶暢銷書 、 鼓勵本土原創 」 , 以 「 成全他者 」 為出版核心價值 。
● 即便身處困境與虧損 , 文字事工的價值不在於一生能否完成 , 而在於代代相傳的信仰與文化呼召 。
-
楔子:打開天窗
七月一日 , 正感慨當年香港還可以在這天遊行的當兒 , 接到一個訊息 : 喜知本期將以 「 文字事工作為一種全職呼召 」 為主題 ( 印象中這似乎是第一遭 ? ) 。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, 隨後竟然接到撰稿的邀請 , 請我談談其中一個子題 : 出版社的文化精神與使命 。 左思右想 、 內心猶豫許久 , 直到讀到執編建議的寫作內容之一 「 為什麼還在做 ? 」 , 正是對應近日不斷回望 、 反覆思索 , 辨識自身創立 「 德慧文化 」 、 耕耘了十九個年頭還能繼續走多久 ? 如何走下去 ? 這正是我當下的尋思 。
執行編輯邀請我抒發己見的 , 當然不只是最敲中我 「 切身之倦 」 的這題 。 其他重要 、 有意思的探究還包括 : 出版社是實踐神學的場域 、 出版社的文化觀 , 以及出版一本書的歷程關乎怎樣的靈性行旅等 。 回應這些探究 , 彷彿打開天窗 , 為當下頗有倦意的尋思注入氣息 , 也讓我再次回首來時路 —— 聚…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