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爭陰影下的台灣主體建構危機
作者|許家馨(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,台灣信義會台北真理堂會友)
戰爭陰影下的輿論亂象
即將來臨的二○二四年一月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,可能是台灣民主化、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,受最大戰爭威脅籠罩的一次。如何回應戰爭威脅,毫不意外地成為台灣社會公共論壇上一個引爆點。今年三月,傅大為、郭力昕、馮建三、盧倩儀等四位學者發表反戰聲明,[1] 引起諸多正反的論辯。不過,經過網路社群媒體改造的當代公共論壇,注定不會只有「論辯」。郭力昕事後的評論文章提及,他們遭遇到「網路上鋪天蓋地的集體謾罵、污衊、扣帽與抹紅」。他引述一位友人看到此等網路反應後感慨道,在此議題上:「進行理性討論的可能性已經幾乎降到零了……統獨這個病灶,已經不是瘤而已,而是穿透這個島嶼全身的神經和血管系統的病毒了。」[2] 且不論其他,連所謂「台派」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吳叡人,在文章中也幾近人身攻擊道:「在亞洲最自由最民主的國家台灣,那些無恥惡質的親中分子和偽善昏聵的左膠此刻指著受害人高喊『反戰和平』,根本就是薩伊德(Edward Said)所說的blaming the victims,把責任推給受害者!他們的目的在腐蝕台灣人捍衛民主和平的正當性與意志,為中國侵略台灣鋪路。他們要我們自動投降,拋棄一切我們得以為人的條件,自我否定,自願為奴。他們並不反戰,相反的,他們是侵略戰爭的急先鋒。有種你們到天安門廣場對著習皇帝喊反戰吧!」[3]
被侵蝕的台灣民主
十九世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(Alexis de Tocqueville)在《美國的民主》(Democracy in America)一書中,曾對民主體制導致公共道德與品味的平庸化提出警語,而在當代台灣,已經失去大眾媒體資訊守門功能的公共論壇,彰顯此平庸性並不讓人訝異。但值得警戒的是,在國家認同分歧以及台灣海峽緊張情勢升高的背景下,當前台灣的公共論壇上,其中展現的極端化、庸俗化、部落攻擊性(tribalism)與封閉性,已經不限於一般大眾,更瀰漫至知識圈中。台灣政治與公共論壇上遵守文明守則(code of civility)的程度江河日下,似乎是不爭的事實。民主審議與公共討論的文明程度有很多面向,但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不輕易訴諸「誅心之論」,質疑對方的動機。正如璜安.林茲(Juan L…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