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也封街 沙鹿基督生活文化節十週年

透過公開的活動,改變地方民眾對於基督信仰的偏見、謠傳與想像。
校園雜誌季刊

校園雜誌季刊

2024年11月6日 上午 6:29

活動/報導

受訪者|陳季讓(沙鹿聖教會牧師,本刊前編輯委員) 

採訪整理|黃文瑜(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山腳教會傳道師)

▎沙鹿基督生活文化節活動現場。

「以前都是廟在封街遶境,我們教會可以封街辦活動嗎?」台中沙鹿聖教會為了讓當地居民認識「基督徒都在做些什麼」,已連續舉辦十年的「基督生活文化節」,一次次顛覆台中港區民眾對於基督教的想像,教會也漸漸感受到在地人的信任。

我們能封街嗎?

沙鹿聖教會座落於有著一個既傳統,又堅定地信仰和崇拜媽祖幾百年的地區。台灣兩大媽祖信仰盛事,無論是白沙屯媽祖遶境,或是大甲媽祖的出巡,沙鹿都是必經的城鎮。當地的居民生活經常圍繞著宗教盛事、各地廟宇的交誼遶境,使得封街是家常便飯,生意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,但是在地人已是習以為常。

二○一二年時,沙鹿聖教會適逢設教六十週年,想要舉辦慶典,當時教會同工向該教會牧師陳季讓提出一個疑問:「牧師我們教會可封街辦活動嗎?只有廟宇可以封街遶境嗎?能不能輪到我們封街辦一次?」就是因為這樣的發想,教會便在慶典時準備兩千多份的小禮物,先在教會旁的大街上封街舉辦婚姻家庭講座,接著遶街、向路上的商店、民眾發送禮物,唱詩、讀經。晚上又舉辦設教感恩禮拜,直接將教會的禮拜搬到大街上,讓居民直擊教會在做什麼?如此舉動無疑對於當地民眾是一場震撼。

有過這樣的經驗,教會同工、會友都很受激勵,也收到居民正面的迴響,都覺得「應該要繼續封街」,因此訂定了「十年計畫」,希望這個活動能延續下去。因此就選在每年復活節的前一天,作為舉辦活動的日子。

陳牧師表示,選在復活節,實際上綜合考量了教會與在地文化的因素。因為復活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。加上天氣考量,若是辦在聖誕節,當地冬季海風大、又濕又冷辦戶外活動不適宜。然而復活節的日子,也大約都是民間傳統「三月瘋媽祖」的時節,有時在白沙屯媽祖遶境前後的一兩天,選擇在這時封街,讓民間信仰與基督教信仰的封街活動幾乎同時並進,讓民眾能對不同宗教的封街留下鮮明的印象,感受更是不言而喻。

於是「基督生活文化節」正式誕生。陳牧師更進一步指出,若說基督生活文化節是佈道性活動,他更願意定調為「公關活動」:不是要人很快信主,而是改變地方民眾對於基督信仰的偏見、謠傳與想像。透過公開的活動,希望給人留下正面、積極的印象,讓福音成為「具體可見」的,並傳講上帝為人做的事,能為今生帶來意義。也就在第一屆的活動中,當地居民即感受到基督徒的素質,確實不太一樣。

沙鹿聖教會的陳季讓牧師,在晚會中分享基督復活的信息與盼望。

我們能在廟旁辦活動嗎?

有趣的是,為了讓活動可以有更好的空間,教會更大膽的想法是利用教會附近約一百二十公尺處的廟宇廣場,作為搭建舞台的地方。想不到廟方很樂意提供協助,即使是廟方的「旺季」,他們也很歡迎教會使用,並無償供電,還會關心教會的音響設備接電後是否能有好的運作。面對其他宗教信仰的友善,陳牧師笑稱:「這或許就是連『仇敵』也會起來幫助我們吧!」

陳牧師分享,每年辦基督生活文化節時,都有事先和在地商家打招呼,一開始也招來一些冷嘲熱諷。但在第一年,因為封街,影響到路邊玉米攤商的生意,導致老闆臉很臭,於是陳牧師請同工向老闆買了四千元的玉米,分給在場的一些觀眾。隔年要再辦活動時,老闆態度完全不同,不僅不介意生意可能受影響,還很高興地說:「太好了,我的位置可是搖滾區呢!」

而另一位在廟口賣金紙的老闆,生意也大受影響。第二年教會要再辦活動,同工先去向老闆打招呼的時候,老闆說:「我覺得你們講的是對的,今年活動的時候,我就要關門,去坐在台下好好做觀眾。」這也顯示,教會的「公關活動」有達到預期的目標。

然而教會內也有些聲浪,像是「花這麼多錢、勞師動眾地辦這麼大的活動,怎麼沒幾個人來洗禮?」面對這樣的聲音,陳牧師則提醒:「教會做了什麼和傳福音有關的事呢?群體,就是一個見證,而這個見證,就是讓人看見我們如何待人,如何待這片土地。這或許與一般對於傳福音的理解不同,但是這個活動讓人更容易接近教會。」

▎教會在廟宇廣場搭台辦活動,形成宗教共融的畫面。

十年之後何去何從?

二○一三年,第一屆基督生活文化節開辦,因為擔心第一年一般民眾接受度不高,所以將受眾定位為「快閃」。一個節目約三到四分鐘,讓路人可以因為被吸引,停下來看一下,接著可能離開。第二年開始,就有人會特意坐下來看,到後來就漸漸有人會特別到場參加。

十年來也有不同的團體,擔綱文化節的演出,包含天韻、由多位金曲樂手組成的爵士樂團The Jazz Messenger、福音歌手史茵茵、管弦樂團,以及原聲合唱團。這些團體也都十分認同沙鹿聖教會正在做的事工。因為音樂是最好的溝通語言,而大多數人也不會拒絕音樂,因此合唱、古典樂、爵士樂、現代音樂,無意間也提升了在地民眾的音樂素養。甚至有爵士樂的愛好者,專程來欣賞。

今年的基督生活文化節,邀請天韻合唱團參與演出。

當年教會同工設定的十年已經完成,那麼接下基督生活文化節將何去何從?陳牧師表示,因為感受到地方對於教會的信任感提高,平常如果教會想要發展社區的事工,社區的民眾也更願意參與。這是逐漸累績的成果。因此教會計畫再走進下一個十年。

然而接下來的十年,陳牧師希望教會能再多走兩步:結合在地力量,一方面是在地的企業參與,另一方面是港區教會的聯合。比起結合各方力量的合作,教會自己辦活動,或許更容易、簡單。但是陳季讓牧師也坦言,需要在地教會互相幫助。

陳牧師舉出撒母耳記下第十七章與十九章為例。當押沙龍叛變時,大衛逃離京城,來到瑪哈念時,又飢又渴又累,巴西萊曾慷慨提供大量食物給大衛,及時解決大衛和隨從的飢渴困乏,讓大衛安度難關。後來危機解除,大衛要回京時,年事已高的巴西萊也來歡送大衛。為了報答巴西萊對他的恩情,大衛邀請巴西萊一起回耶路撒冷,好安度天年,共享富貴。但巴西萊拒絕了,卻要大衛帶上一個年輕人同行,提攜他。

陳牧師指出,巴西萊的生命,就是分享的生命。過去十年的投入中,有看見一些成果,接下來除了需要港區教會一起參與之外,更希望能分享這些成果。畢竟,辦了十年的活動,對於一般的民眾而言只知道是教會辦活動,並不知道是哪個教會辦的,也不知道沙鹿聖教會在哪裡。而這些民眾卻來自港區的各地方,卻對教會有好感,那麼就會往各自鄰近的教會去。而區域性的群體見證,也希望透過這樣的連結,更讓人容易接近福音。✤

——本文原標題為〈【活動報導】教會也封街!沙鹿基督生活文化節十週年活動報導〉,刊載於《校園》2024年5、6月號「喘不過氣的安息:超載時代重尋安息的70/30法則」,頁15~17。

更多精采內容線上讀購買當期訂閱雜誌為文字工作費奉獻

文章標籤

# 復活節# 基督生活文化節# 沙鹿聖教會# 黃文瑜# 陳季讓# 活動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