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堂裡的藝術 就是教堂藝術嗎?

教堂和藝術有三種關係:擴散、回歸與棄毀。
校園雜誌作者群

校園雜誌作者群

2024年10月30日 上午 9:10

實踐/文化

作者|陳宗文(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)

▎法國漢斯聖母主教座堂(Cathédrale Notre-Dame de Reims)。

一直以來都以為信仰生活在歐洲已經式微,許多的教堂早就不再發揮功能:要不就成為文化遺產,要不就是觀光景點,更慘一點的,就成了什麼都不是的開放空間。但二○二四年夏天,剛好有個機會到法國漢斯(Reims)的聖母大教堂,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,改變了原先對歐洲教堂的想法。

超過千年歷史的漢斯教堂,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。這裡曾經是教宗為法國國王行加冕的神聖場所,如今則結合當代的元素,持續發揮文化影響力。

印象最深刻之處,是因與三位當代藝術家的關聯,讓這座教堂得以不同的方式,反映出基督信仰在當代西方的處境。三位藝術家是藤田嗣治、夏卡爾(Marc Chagall)以及諾貝勒(Imi Knoebel)。他們與這座教堂的關係,正好反映出當代信仰如何擴散、回歸與棄毀,直得深思。

信仰文化的擴散

我早已耳聞日裔畫家藤田嗣治晚年歸信天主教,但一直到走進漢斯教堂,看到壁上展示的看板,才驚悟原來藤田是在這裡受洗。漢斯教堂把一九五九年藤田在此受洗當成重要事蹟,特別做了一幀壁報看板來說明始末。這事之重要,在於藤田是位知名的畫家,更在他的日本人身分。

漢斯教堂內的藤田受洗壁報看板

我曾在二○一八年利用本專欄介紹藤田嗣治與戰爭的關係,也提到他對自己身分的困惑。但我親身進入到教堂,才能確實感受到藤田的心情。原來這是一個可以不斷被拆毀、被重建的地方。藤田渴望擺脫自身的無能為力,借助厚實的基督教文化底蘊,讓自己成為新造的人。

受洗後的藤田更在漢斯教堂不遠處,建了一座小禮拜堂。這座禮拜堂完成於一九六四到一九六六年間,當時畫家已屆八十歲之齡。藤田說:「我要用這禮拜堂來贖我八十年的罪。」如同藝術作品般精緻的禮拜堂,內部有…

...

本篇內容為付費限定!
若想取得觀看權限,請購買此文章所屬方案。

文章標籤

# 諾貝勒# 夏卡爾# 藤田嗣治# 社會學# 群學龐思# 陳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