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過剩的文化中宣講「日用的飲食」
作者|喬伊–伊莉莎白.勞倫斯(Joy-Elizabeth Lawrence,欣斯代爾聖約教會〔Hinsdale Covenant Church〕靈命塑造助理牧師、維真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、加爾文神學院道學碩士)
翻譯|Jane Hao
翻譯|Yiting Tsai
▎艾瑞克.恩斯壯(Eric Enstrom),《恩典》(Grace,1917~1918)。
當我還小時,爸爸帶著我一起進行牧區訪問,我在許多家庭中看到類似的畫面:一個白鬍子的男人對一條麵包、一個碗,和一本非常大的聖經禱告。通常還會配上經典的台詞:「我們日用的飲食,今日賜給我們。」這句來自主禱文的請求背後,有深厚的教牧關懷意義,但不是神學院裡教導的那種意義,而是讓人聯想到牧養(pastoral)更古老的意義:羊群在麥田附近吃草的場景。這句話能讓那些自己種植並生產食物的人產生共鳴,但不一定能讓住家附近有五間超市的美國郊區居民產生共鳴。
我在郊區的教會每週會一起用主禱文禱告。歷史上,主禱文在禮拜儀式和教義問答中都有一席之地,常作為教導的起點(例如:路德小問答、海德堡問答、威斯敏斯特問答,和新的北美聖公會教義問答)。使用主禱文作為系列講道是種明智的做法,既能教導耶穌這段人人熟知的話,也將上帝的子民指向我們在天上的父。這是個可以用於禱告、教導和講道的禱文。
在關於主禱文(太六9∼13;路十一2∼4)的團隊系列講道中,我將「我們日用的飲食,今日賜給我們」這特別的句子指派給自己負責,因為我喜歡聖經中有關食物的主題。但當我開始為講道深入準備時,這句話明顯具有挑戰。雖然主禱文其他部分很容易捕捉到會眾實際的需求,但這句話並沒有—或至少沒那麼容易馬上引起會眾的共鳴。
在加速世俗化的社會中,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對「上帝的名被尊為聖」的渴求。我們希望上帝的國以祂全部豐盛的樣貌降臨,因為我們目睹現今世上…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