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男人的門徒 跳脫刻板印象的弟兄養成
基督徒男性有可能倖免於「直男」、「娘炮」這些標籤嗎?
作者|郭宇欣(葡萄紙文化出版社負責人、高師大性別教育博班生)
-
我年輕的時候(大概二十年前),社會對「直男」的接受度很高。如果男生表達意見時,強勢直接、愛說教、聽不懂女生的暗示……,通常會認為是性別差異所導致的,畢竟「男生本來就是如此啊!」但近幾年來,這些特質在重視溝通的社會卻漸漸成為貶義詞,這些特質不但被稱為「直男癌」,甚至有許多媒體開始報導和探討「直男」現象。[1]
-
男子漢養成記
傳統社會文化裡,女性被認為是感性、軟弱、依賴、被動……,而相對於「女性特質」,「男性特質」則多指理性、強壯、獨立、主動……。隨著女性主義研究與婦女運動興起,社會漸漸發現,過去習以為常的性別規範其實需要被鬆動。刻板印象在父權體制社會中產生:首先,父權體制的規則是將「陽剛」與「陰柔」兩種特質對立,認為陽剛比陰柔優越。並以此為中心,發展出男尊女卑、以男性代表人類經驗的文化設定,社會建制中也多由男性優先擔任領袖、掌握權力與資源。而在父權社會下,「男子氣概」(masculinity)就成為男性尋求生存時阻力最小的途徑,[2] 當男性的表現愈靠近陽剛,就愈靠近社會認可的理想男性,反之則是不夠格的男人。「娘娘腔」就是體現父權邏輯的典型用語:具陰柔特質的男性因為太靠近女性特質,而被認為如女性一般「次等」。
-
都是男子氣概害的
父權體制的運作…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