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批判實在論遇上基督信仰 誰說了算?
什麼是「批判實在論」?
作者|吳國安(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/系統神學助理教授)
整理|校園雜誌編輯室

▍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
-
「蛤?批判實在論,這是什麼東西?跟我有什麼關係?」這大概是不少讀者讀到這篇文章題目的第一個反應。乍看之下,覺得這課題看來陌生又遙遠,但細心留意,你會發現相關的例子俯拾皆是。想想以下幾個場景。
課堂上一位同學表示,教科書提出一個觀念,講了很多支持的論點,結尾處卻話鋒一轉:「這個領域中的資料不足,故無法作出清楚明確的聲明;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。」看似無止境的討論,又找不到「標準答案」,讓人感到無所適從。
還有一次,一位在幼稚園工作的朋友感到氣憤不平。她說自己明明沒做某事,小孩回家去跟媽媽告狀,媽媽聽了、相信了,但不查證,跑去向園長興師問罪,園長責怪下來,這位朋友只能忍氣吞聲?
這兩個場景很不同,卻都指向一個共同主題,即「所是」(事物的本質)與「我見」(我對該事物的認知)之間的關係。第一個例子中教科書談了「我見」,最後卻無法肯定「所是」為何,所以讓同學感到困惑。第二個例子中,園長只依小孩及小孩媽媽的「我見」來怪罪老師,並沒有查證真正的「所是」,導致老師遭受委屈。
「我見」與「所是」的關係,這就是「批判實在論」(Critical Realism)主要探討的問題。「我見」源於「所是」,但「所是」也不脫「我見」,那麼如何確保「我見」符合「所是」呢?或稍微謙虛地問:如何使「我見」愈來愈接近「所是」呢?現在我們可以進入主題了。
-